close

謝謝您認真看完我的文章

以前經濟計畫著重硬體,讓你因為我強調的經濟計畫都是硬體方面。其實不然,我在意的
不是經濟計畫本身,而是推動經濟計畫的背後的「基本國策」。

1993年後台灣就沒有所謂國策,選前開支票選後舉債兌現,民粹與意識形態綁樁取向短視
心態充斥政壇,令過去由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嘎然而止。亞太營運中心的國策名存實亡,許
多配套政策與有關部門都被政治內鬥作為談判籌碼所漸次犧牲。

即便當時爭議不再被國人關心,20年來台灣沒有國策下,許多「計畫」仍如往常地不斷由
各部門推動,但是計畫推動的背後沒有一個整體的目標。說實話,台灣太需要開一場國是
會議,談談為了國家方針政策,未來十年二十年該把重心放在哪裡。

漫無目標地放任過去培植成功的企業自生自滅,沒有基本國策的政府總是在不同立場的利
益團體間的遊說間遊走,令廠商民眾無所適從。

我在第一篇推文有說明韓國在1997年央行破產後,政府力量如何主導文創產業興起。韓國
為了推動文創產業,除了經濟計畫提出外,同時也設置新部門作為文創產業整合機構,配
合提出新法,乃至學校設置,師資引進。人家是一整套在做,不是只有口號。

台灣呢?沒有國策,才會發生這種事情: https://goo.gl/3YImRl
交通政策與經濟政策打架,這當然只是冰山一角,太多政策間因為沒有整體目標而存在衝
突。台灣的力量尚且有限,還如此內耗浪費,面對國際競爭,被韓國拋到十萬八千里,新
加坡拋出太陽系也可以理解。

沒有國策的台灣,依舊繼續不斷地執行那些曾經讓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計畫書制度,但這
些計畫體系並沒有靈魂。決定長期的國家目標的國策不存在,遑論那些為達成短期中期目
標而設置的經濟計畫體系?

回到賤賣國營事業的脈絡前,我們必須要理解,我們現在所享受的工業建設及產業發展,
幾乎是李國鼎孫運璿所擘劃的經濟藍圖,而過去不同時期的國策與中短期計畫(十大建設
,四年計畫,六年建設計畫)只是達成這些目標的手段。

1993年後,國民黨與民進黨放棄了原本台灣穩健發展的手段,國民黨本土與外省派的意識
形態鬥爭把經濟計畫視為「共產主義遺緒」而拋棄,國家不再提出新政策,反而開始出售
國營事業與特定財團。2000年後,民進黨新政府,跟著國民黨腳步開始推動「活化國有土
地」、「一次、二次金融改革」及ETC;國民黨也沒閒著,如被詬病的台北銀行出售予富
邦一案;....這些看似開明的做法,本質上其實是出售先輩努力經營的成果。

試想,賺錢的國營企業每年要上繳盈餘給公庫,盈餘可以抵減民眾稅收與獎勵政府要發展
的產業。小國資源有限,要提高產業在國際競爭的存活率,沒辦法放任每個產業自己與外
國競爭,必須要集中資源才有最大機會獲利並成為國家的金雞母,萬能政府才能造就新的
國家級產業。這也是為何2000年後蔣碩傑一派自由主義經濟學者抬頭,高喊每個產業要「
自由競爭」的小政府,造成今天小確幸悶經濟。

民營化風潮下,原本國營事業歸財團所有,每年國家少了盈餘繳庫收入,這筆錢進入財團
口袋,財政缺口增加只好對民眾增稅。也許你會說:財團也是用「合理價格」向國家購買
國營事業資產,所以應該毫無爭議?!事實上,幾乎每一筆國有土地,國營事業,公股銀
行,特許執照價格都存在爭議...很難防弊的原因在於:我們授權公僕代理我們去出售國
家資產,只要政府能低賣財團,財團便能給予相當比例的回饋,如此官員財團「雙贏」,
誰能從中監督呢?

一些攸關民生必需品產業,金融、etc、電信、水電等,最好就是維持國營,因為民營化
沒有任何意義?這些產業具有:
1.成本遞減性質,多一家廠商就會增加平均成本。
2.地理局限性,經營範圍只有台灣,主要顧客皆為台灣民眾(台塑還有外國競爭對手)。
3.特許本質,也就是只要被政府核准才能做的特權,本身就不具自由競爭的條件,頂多寡
占。

2016年,沉淪20幾年的台灣產業發展,還要繼續準備把台電賣掉,好讓官員財團再次創造
「雙贏」嗎?可不可以針對台灣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訂出至少十年的基本國策,然後如韓國
一樣讓個部門配合方針提出中短期計畫,不要每個部門繼續各自為政讓台灣資源內耗,不
要為了想要「自己雙贏」政黨及其御用學者可以睜眼說瞎話,不要為了上位奪權可以把攸
關民生經濟的長遠大計作為鬥爭談判的籌碼,用意識形態民粹全盤抹黑而不能理性討論。

2008年金融海嘯後,馬政府是有國策了,雖然沒有公開議論至少方向非常明確,就是「爭
取中國市場」,無論開放觀光或以中國作為主要出口國。基於這個方針推動服貿貨貿修法
也是非常合情合理,也確實帶動成長只是有限,然而這也成為民進黨詬病的問題所在-過
分親中。

2014年後,發動運動完全否定所有親中政策,這個政策只好終止。事實上,親中這個國策只
能帶來兩種好處:其一、降低台商投資大陸門檻,少繞第三地(香港,美國),可以直接投
資大陸。其二,陸客來台促進區域經濟。事實上,不像韓國在投入文創,半導體及科技業
與生醫產業有極佳發展,台灣的產業發展仍然停留在1993年之前的半導體與相關製造業為
主(檯面上只剩經濟部培植的台積電),產業發展隨民主化停滯。

三個解釋:
1.台灣政府目前仍在做經濟計畫
2.台灣沒有國策,再多的計畫也是廢紙不會有整體效果,淪為補貼特定利益團體的工具而
已。
3.不訂國策,繼續讓經濟計畫亂搞內耗資源沒關係,但每次新政府上台一直賣過去經濟計
畫的成果拿去給政黨或個人與財團創造「你們雙贏」算什麼?

三個呼籲:
1.國是會議訂定基本國策,決定至少十年以上的產業政策。然後定期檢討各部門計畫是否
符合國策,是否互相衝突。
2.停止出售涉及國內民生必需品的國營事業。
3.設法拿回涉及國內民生必需品產業之過去發給特許執照(設定落日條款)、出售股份。

說完了,誰贊成,誰反對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查理瘋什麼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